高永禮,男,1972年出生,現任寒亭區區鄉公路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工作26年來,自己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奉公守法,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好評。
當得知局里正在考慮安排誰去包村時,高永禮同志積極報名擁護,作為區交通運輸局的包村干部,工作期間他始終吃住在村,堅持在一線工作。駐村以來,他努力加強了基層村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想辦法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豐富了廣大群眾文化生活;努力化解了村里6起矛盾和糾紛,保證了村里的安定團結和諧;同時還關心和幫助協調村里3家貧困戶解決了實際困難,確保2016年按時脫貧。在該同志和村“兩委”干部共同努力下,康家村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村風正了,家家戶戶比文明比幾星;設施強了,打了機井澆上了清水,裝上了路燈村民也過上了“夜生活”,安裝了高清監控安村民有全感了,新上的光伏發電讓集體收入增加了… …這點點滴滴的變化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愛戴。
“理清思路,抓好農田基礎設施”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想開展好農村工作,就必須深入農村、了解農村。于是高永禮同志到村任職伊始,便與村兩委同志一起,走訪了全村的黨員干部、村民組長、致富能手、貧困農戶及全部村民,通過走訪,了解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聽取了他們對村“兩委”工作意見和建議,了解了他們所關心和認為當前急需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他針對村民們反映強烈的問題,和區交通運輸局、高里街道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一起制定任期工作規劃,理清村級整體工作和選派工作的思路,明確了工作目標。
通過調研和田間勘驗,高永禮發現康家村農田設施不完善,現有農田機井4眼遠遠滿足不了農作物灌溉,全部澆完需要30天左右,有可能耽誤最佳澆水時間,所以村民們職能在干旱時等雨水,靠天吃飯。為此他多次往返街辦協商確立扶貧項目,無論什么困難都要把農田水利設施建好。為確保扶貧項目順利完成,他多方協調籌集到資金200000元,建農田機井8眼。項目確立后高永禮同志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天都和打井隊的師傅們在一起選址看進度保質量,有的村民對機井打在自留地里不理解認為吃虧了,他就和村干部一起耐心做工作。隨著水利設施的逐步完善,全村的可耕地已全部澆上清澈的淡水,灌溉時間由原來的30天左右縮短為10天左右,確保了灌溉時間。畝產也由原來600斤左右提高到1000斤左右,每一季農作物增加收入約400元。水利基礎設施的完善也為將來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保證灌溉及時的基礎上確保村民科學種田,高永禮還聯系邀請了市農業專家在種植前為村民進行免費培訓和講座,對防治病蟲危害的注意事項,就如何提高產量進行現場講解。
“實事好事辦到村民心里”
一直以來,群眾對村內安全問題要求強烈。由于康家村南聯三甲王村只有一街之隔,三甲王村常有集市,人員往來十分頻繁。村民們對孩子、老人的安全提心吊膽,希望村里能安裝1套監控系統,并修建一些文化休閑娛樂設施。
高永禮在了解村民這一心愿后,及時將情況向交通局領導進行了匯報,經局黨工委研究后決定投入資金40000元幫助村里安裝了數字高清監控系統1套,廣場照明燈2盞,石桌2個,石凳12個,路燈10盞。投入資金10000萬元擴建文化廣場120平米用于安裝體育健身器材,粉刷村委院墻330平米,改善了村委面貌。不僅如此,高永禮在發現村東100畝地是和三甲王村共用一臺變壓器,用電高峰時不能確保本村用電,有機井也無法確保及時灌溉時,主動聯系了區供電公司,為村里安裝了100伏變壓器1臺,讓村民們用電更方便。
“扶強班子,村支部是帶領村莊發展的關鍵”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有一個好班子、好的黨員隊伍是村莊發展的關鍵。高永禮同志任職以來,經常與群眾、黨員、老干部老黨員交心談心,傾心走訪調研,了解掌握村情、民情。與村“兩委”成員一起,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入手,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為村民謀福利。把長滿雜草村委大院里打掃的干干凈凈,村委墻上懸掛的基層組織建設規章制度、支部書記講黨課制度、學習制度、黨群服務戰工作制度、黨員積分制管理制度等都讓人耳目一新,這些都是他到康家村任職以來帶來的新氣象。同時,為了加強班子建設,他通過對班子成員交心引導,培訓或督促班子成員自學農業技術、致富技術,增強班子帶頭致富的實際本領,努力提升統班子帶隊伍抓發展的能力。作為“第一書記”高永禮始終堅持學習不放松,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敬業奉獻)